首页 制冷资讯 文章浏览

工业制冷产业园规划方案

作者:捷豹 日期:2025-01-10 07:05:44 浏览:3691

工业制冷产业园规划方案

一、项目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制冷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而临沂作为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物流发达,交通便利,沂南的鸡鸭屠宰业全亚洲第一,金锣、六和、益客等屠宰企业也担负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猪肉供应。兰山的冻干蔬菜,脱水蔬菜、兰陵的蔬菜、蒙阴的桃、平邑的罐头、沂水的大樱桃、郯城的大蒜,生姜,银杏深加工等都依赖制冷。同时也诞生了很多制冷行业服务企业,2021年格力投资上百亿在临沂建设生产基地,而仅临沂地区就有制冷工程施工安装队伍也有3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为临沂制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建设意义

本项目由临沂市制冷协会发起,拟建设一个以氨氟制冷为主的工业制冷行业产业园,集合临沂地区优势制冷力量,共同打造集制冷设备、压力容器、制冷配件等的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存储、销售及制冷人才培训、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制冷产业园。打造临沂地区制冷行业产业集群,增强临沂制冷行业的研发力、竞争力,同时服务于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肉类屠宰、酒水饮料、水产海鲜、果蔬生鲜、化工医药、冷链物流等行业,推动节能环保制冷方式的发展,推进国内的炭达峰,碳中和。为中国制冷行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建设背景

伴随着国家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冷链物流项目纷纷上马,各类冷链物流相关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各级政府意识到冷链物流对于保障基础民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发展重点。

制冷设备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工商用制冷设备和家用制冷设备两大类。其中,工商用制冷设备按照用途不同又可以分为工业制冷设备、中央空调以及冷冻冷藏设备三大类。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制冷空调设备的消费市场和第一生产大国了。在制冷空调行业也是中国装备工业上有生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空调业务对建筑行业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降低,随着当前行业对于房地产的依存度正在减小,商业建筑的细分市场如数据中心、医药、冷链物流等领域为制冷暖通空调产品提供了新的空间。冷链物流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近年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电商服务已延伸至水果蔬菜、冷冻肉类及水产品等生鲜领域,冷链物流有望将迎快速发展期。作为冷链物流设备的上游提供商,制冷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制冷暖通空调行业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的转型之年。过去几年,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业态创新大环境活跃、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以及诸多冷链物流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制冷设备行业不断提升技术和积累行业经验,整个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

2019年中国冷库总量达到6053万吨,同比增长15.56%,新增库容814.5万吨。伴随着冷链新基建政策的逐步深入,冷链物流两端及流通环节的各类基础设施及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逐步向体系化、系统化方向沉淀。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达突破7080万吨(折合1.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1%。2020年,我国冷库容量最大的地区为华东地区,总容量达到1860.5万吨,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37.8%。其次是华中地区,冷库容量为752.7万吨;排名第三的是华北地区,冷库容量为731.2万吨。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超3800亿元,随着生鲜新零售的长期爆发,以及连锁便利店持续扩张,终端低温消费提升,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持续得到释放。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至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500亿元。

2021年中国制冷空调应用设备销售规模达到7022亿元,实现了同比增长16%的超预期发展,整个行业在多因素的驱动下规模创新高,并且全品类都实现了正向增长,其中,商用、热泵增幅领先

在制冷需求量的增加及制冷技术的不断进步背景下,制冷设备市场规模将持续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冷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制冷行业成本结构主要来自于设计及研发费用占比20%,制造费用占比50%,销售费用占比18%,管理费用占比12% 。制冷设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5%左右,制冷及冷藏、冷冻相关冷库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50%左右。

四、优势力量

1肉食产品优势

临沂沂南依靠养殖优势,大力发展鸭业养殖,是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肉鸭养殖第一县”。 沂南肉鸭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种鸭场15处,年孵化鸭苗1.5亿只,规模养鸭场1200余家。

2018年全国休闲零食的市场规模已经破万亿,预测2022年会达到1.3万亿的规模,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养殖屠宰基地。2021年沂南销往长三角地区畜禽产品共34吨。全县肉鸭产业产值100多亿元。在长三角城市每卖出3只咸水鸭,就有1只来自临沂。全国5只肉鸭中,就有一只来自临沂沂南县

临沂市是畜牧大市,生猪、肉禽、兔均居全省第一,年饲养量分别达1000万头、10亿羽、1亿只,以临沂新程金锣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猪、肉禽等屠宰企业达226家,肉类总产量达228万吨,产值达400亿元,是全国肉类屠宰企业数量和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2021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将争创“中国肉类产业之都”列入一号文件。我市现有生猪屠宰企业107家,年屠宰能力3400万头肉鸡屠宰企业24家,年屠宰能力18.7亿羽;肉鸭屠宰企业67家,年屠宰能力9.07亿羽。临沂不仅肉鸡屠宰量居全国第一,肉鸭、生猪等屠宰量,养殖场数量和存出栏量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2019年屠宰禽类9.8亿羽,占山东省屠宰量的21%;屠宰生猪1035万头,占山东省屠宰量的39%。全市有6家屠宰企业进入全国屠宰量前50强,临沂新程金锣有限公司屠宰量连续8年全国第一。

我市现有备案养殖场区4982处,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9家,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37家,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904家,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居全省前列。

当前,生猪存栏量约364万头,出栏量约510万头;禽类存栏量约1.5亿羽,出栏量约9.08亿羽,均居全省前列。

2蔬菜产业集群

兰陵县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食用菌之乡”和“山东南菜园”。全县形成了保护地蔬菜、陆地蔬菜、出口蔬菜、食用菌、大蒜五大类蔬菜产区。

兰陵是蔬菜生产大县,有“山东南菜园”美誉,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15万亩,年产各类蔬菜450万吨。兰陵蔬菜销售以长三角地区为主要市场。据统计,3月下旬以来,兰陵蔬菜(品种主要是大白菜、辣椒、黄瓜、莴苣等)平均日产750万斤,其中有500多万斤(占比70%左右)发往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合肥、常州、嘉兴、昆山等长三角城市,日运送150车(限载3.6万斤/车)左右。

兰陵县的蔬菜在南方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尤其是在上海,兰陵蔬菜的占有率更是达到了60%以上。”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付成高介绍说。“上海人说,三天见不到鲁Q,吃菜就犯愁。这也是说明了兰陵蔬菜在上海市场超高的占有率。

2020年临沂市蔬菜播种面积为207.5万亩,蔬菜产量为790.3万吨,相比2019年增长了24.5万吨。2021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10.8万亩,产量825.4万吨,较去年分别增长1.6%和4.4%。瓜果面积24.6万亩,产量92.8万吨果园面积139.6万亩,园林水果产量314.4万吨,较去年分别增长3.2%和3.5%

3地理位置优势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东连日照,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南北最大长距22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61公里,总面积17191.2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

临沂市交通十分便利,先后成为全国公路枢纽城市、全国50个铁路枢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成功创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争创了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打造了沂蒙幸福路品牌。沂蒙公路、首条BRT运营、京沪高速临沂段开通等3件大事入选省、市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2019年11月26日鲁南高铁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兖石、胶新铁路形成十字交叉,开行了临沂至重庆、太原、莫斯科(明斯克)等国际国内货运班列;京沪、日东、青兰、长深、临枣五条高速公路环绕市区,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515公里和2.9万公里,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0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150公里,临沂综合保税区运行良好;临沂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8条,航空口岸正式获批开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临沂在国内地理位置上也有许多优势。从南北方向看,临沂与北京、上海的距离相等,三个城市几乎是直线。从东西方向看,临沂至郑州的距离等于郑州到西安的距离,洛阳、郑州、开封、临沂的五个城市几乎是直线。从东北的角度来看,临沂和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几乎是一条直线,五个城市几乎是一条直线。从西南的角度来看,临沂市和合肥南昌赣州广州几乎是一条直线,这五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均匀的。此外,临沂和武汉长沙南宁几乎也是一条直线。

而对于制冷来说,山东烟台有国内最大的制冷压缩机生产厂家冰轮集团,青岛主要以外贸为主,济南有区域位置的优势,而临沂却处在南北交接的重要通道,靠着临沂优质的农牧畜牧及蔬菜的优势,制冷也在逐步崛起。

4. 物流优势

而同样,临沂的物流也是临沂的骄傲。临沂市物流产业具有特色产业优势。物流规模居全国前列,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物流基地,现有物流园区29处,物流企业和经营业户3000余家,拥有2000多条配载线路,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能够实现1000公里内次日达,1500公里内隔日达,日均货物发送量20万吨,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30%,是全国获“一带一路”物流发展贡献奖的四个城市之一。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专业批发市场131处,商品涵盖27大类200多万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沂市距岚山、日照、连云港这三个港口,都在约100公里的范围,距青岛港不到200公里,属于港口强辐射区。交通便利,京沪、日东、青兰、长深四条高速公路环绕市区、兖石、胶新铁路形成了交叉、高速公路、公路交通里程分别为474公里和22000公里的地级城市;临沂机场已开通18条直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航线,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山东也是中日韩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临沂紧邻日本和韩国,拥有从青岛、日照等港口到日本和韩国的发达航运系统。

在中国所有地级城市中,不再有像临沂市这样地理位置特殊的第二个城市。在物流业中,谁的成本最低,谁就掌握了领先优势。显然,临沂市的物流中转站可以有效地节省距离和时间成本。此外,临沂市土地资源丰富,仓储成本低,因此临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物流之都。

1992年,临沂批发市场增长到了56亿,年交易额达到了393.28亿元,并且形成了临沂第四代市场。2015年,临沂的物流企业达到了2752家,大型物流园区有20处,日均货物发送量达到了20万吨。

2021年,全市就实现物流总额2.45万亿元,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60亿元,高于GDP增幅2个百分点

物流的优势也为制冷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冷库设备一旦停机关系企业生产和民生,而正式靠着临沂的物流优势,临沂逐步打造了制冷配件,冷库用品等一站式采购配送平台,服务于全国的制冷终端。

5制冷行业人才

目前临沂登记在册的制冷服务企业已达600多家,制冷工程施工队伍300多家,算上空调行业从业人员预计达上万人。而依靠临沂各色产业的优势,迅速崛起了很多大型企业如:金锣集团、六和集团、益客集团等,也为制冷行业培养了优秀的制冷人才。

6组织号召力

临沂市制冷协会成立于2017年,距今已走过了6个年头,现有会员企业1046家,会员3000多人。协会主要任务是: 组织制冷空调行业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安全技术咨询和安全技术评估;组织制冷空调安全技术和安全业务培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市制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加强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创新,依靠科技发展制冷空调产业;整合行业安全、技术、资源等优势为全巿制冷设备制造、安装及使用企业服务,积极贡献大美新临沂建设。

7. 临沂制冷展

2017年同年,临沂国际制冷展第一届展会顺利开幕,上百家制冷企业参展,参观人员达上万人次,如今制冷展也迎来了第六届,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以及协会与临沂制冷行业的不断发展下,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制冷行业展会。

五、发展瓶颈与遇到的问题

就发展而言,目前临沂的制冷行业还是以配件销售与工程安装为主,缺乏研发与生产的优势,在同行业中没有太大竞争优势,如库板生产、压力容器生产、压缩机生产等几乎没有几家企业,就连最基本的保温工程材料生产等也基本依靠“进口”,所以目前临沂的制冷行业也急需新技术的引入与生产研发,才能在行业站稳脚。

我国冷库资源严重不平衡,国内冷库主要建在沿海地区,而中部、西北部等地的冷库数量极度缺乏,在这些地方,运输率低、货架期短、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我国生鲜尤其是果蔬类,损耗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冷链流通率只有19%。数据显示,2020年自疫情以来,我国冷库容量最大的地区为华东地区,总容量达到1860.5万吨,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37.8%。其次是华中地区,冷库容量为752.7万吨;排名第三的是华北地区,冷库容量为731.2万吨。

生鲜配送最大的问题就是损耗巨大,上午从基地运过来的蔬菜,还没到下午就蔫了。这也是为什么生鲜是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因为损耗问题难以克服。有很多蔬菜种植大户反映:基地面积大,生产出来的蔬菜如果不放到蔬菜冷藏库,损耗率高达30%-50%。采收后的蔬菜,如直接送入冷库贮藏,保鲜时间仅为10天左右,而经过预冷后再进入冷库贮藏,其保鲜时间则可延长到20天左右。除此以外,蔬菜直接运输损失高达10%-25%,而经过预冷,损失可减少到1%-3%。所以5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附近就得有一个冷藏库。

六、项目规划

1. 产业园的打造,

制冷产业园的规划包括:生产厂房、研发中心、仓储中心以及综合办公楼(服务中心),根据不同企业入驻,规划不同厂房面积,按照行业等氛围:库板生产、压力容器生产、磁翻板及蒸发器生产、仪表阀门类生产、防护类用品生产等,同时规划研发中心与中科院合作以深冷技术研究为大方向,吸引入驻一批优秀研发企业。

2. 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项目规划建设一个4层的综合体大楼,面积大概2-3万平方米左右,一楼为接待中心与设备展厅,主要展示一些实体设备,召集国内外制冷行业著名企业联合布置装修展厅。

 二楼为行业特色展厅,主要以电子版展示为主,以长廊式展示方式,按照时间及行业种类进行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网页等进行展示,主要用以推展新技术应用,并且配合二维码技术,扫描二维码即可用手机获取详细多媒体信息。

 三楼为办公中心,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厂家代表,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及电商从业人员运营中心等,主要以电商和展区销售为主,线下通过展区吸引全国各地前来考察采购商,线上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全国制冷行业及企业采购需求,并且设立合作机制部分人员通过培训可以在此利用提供条件进行制冷设备及配件用品的销售,公司整体负责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解决部分人员就业问题。

 四楼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洽谈区、会客中心、摄影棚及会议室、培训师等,线下可以直接在此进行项目合作洽谈签约、定期举办制冷新技术交流学习,及制冷安全操作基础培训。还为线上电子商务提供服务支持。

3. 相关服务及业务开展

 通过项目等前期建设与推广,进行相关服务打造,让国内外制冷行业优秀企业入驻项目进行展示及新技术、新项目等推广,从而推动整个制冷行业的节能环保发展及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并且联合制冷相关企业定期举行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培训。通过中国制冷网与制冷猫商城联合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打造国内首个制冷设备配件综合采购基地。

4. 制冷特色基地打造

 随着项目的推进,三期工程主要着力打造制冷行业特色基地,并且联合中国制冷学会及各大制冷企业在河东筹办制冷人才大会与制冷行业展会,逐渐形成产业聚集,彻底将临沂河东与制冷行业捆绑,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有个制冷行业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

5培训学校解决人才及就业问题

目前制冷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学没有相关的专业,很多职业学校也因为不专业没有太多的授课老师,导致用工企业招聘难,学员毕业水平差,形成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山东省内2021年肉食品企业制冷机房操作工平均工资为5000-8000元,而机房主任月工资能到15000-30000元。临沂地区一些制冷设备维修工,每月平均工资能到20000-30000元,而如果有足够的实习条件与教学条件,机房操作工仅需2-3个月培训即可上岗。

此项目后期会同时开设制冷专业,招收长期与短期学员,配合园区配套设施,理论结合实践系统培养学员,从制冷设备原理、电工电气知识、安全操作等方面全面系统开设课程,并组织学员考取各种职业操作证书及上岗证等,输送到各制冷企业及食品(冷库终端用户)等有冷库行业。

这样一可以解决部分闲置剩余劳动力,集中解决就业问题,拓展乡村振兴出路。二是可以为制冷行业及终端用户输送人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双赢。

六、产生效益

项目落成后可以很快发展成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较大的制冷行业产业园,对比民权制冷基地与嵊州两器之乡,临沂的制冷产业园将更有优势。制冷规模会不断扩大,品牌力量得到提升,竞争优势也会也发明显。

从就业上会带动很多周边产业链的兴起,吸引部分返乡人员,解决部分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吸引一批高端研发人才落户临沂。同时从税收上也会提升,企业发展必然要纳税,而作为税收的一部分,也会服务于当地经济,形成良性循环。

八、总结

此项目可以理解为一个制冷行业产业园,产业集群,甚至制冷行业的综合性展示中心,或者一个制冷行业的综合性市场,还可以是一个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的线上线下制冷行业一站式采购基地。本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将是全国第一家制冷产业链综合体服务中心。并且随着业内影响面的扩大,带动周边相关服务发展,会逐步将河东以及临沂市发展为全国制冷行业的一个特色中心产业聚集地,成为临沂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亮点工程。

此项目符合国家对于新兴经济体建设相关政策,通过生产、研发、销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由制冷行业引导全产业链综合体服务。在国内尚属先例,项目落成后也将会是国内首个制冷项目全产业链综合体服务典范,为其他行业转型及新兴模式经营思路转换做出表率及积累丰富经验。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及相关协助,临沂市制冷协会必将不遗余力的推动该项目的建设及运作,为制冷行业及河东新型经济体发展作出贡献。

 

临沂市制冷协会

20247

一、园区情况介绍

临沂市制冷产业园自2020年立项,由临沂市制冷协会牵头,多家协会单位共同建设,宗旨是打造制冷产业制造、制冷人才培养、制冷操作安全培训、制冷技术研发及制冷设备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拟占地100亩,设置厂房、办公区、仓储区、实验室、展厅等。

协会2017年成立,同年发起临沂制冷展,目前已经8届,临沂制冷展已经成为国内制冷展排名前三的专业制冷展会。今年工作开展,已经在沂南,平邑,河东和这个月的莒南开展制冷技术交流活动,500专业制冷人参加,并同期举办一些新产品新技术进山东推挤会6场,包括格力低温螺杆机,常州诺德胜电控,日本DENBA电场,精创电子控制,

二、资金问题及项目进度

目前以协会会员企业投资为主,并吸引部分外埠投资。海南海口,江苏常州,前期投资金额3000万元,主要解决用地及基建问题。项目落地后追加投资3-5亿元,预计2026年底落成。

三、项目亮点

1. 规模化我市制冷产品生产加工,引进外省级国外产品与技术。目前已经和日本前川,国际知名品牌,韩国电离子制冷公司达成意向,双方都考察完成

2. 规范化我市乃至我省制冷行业,提升施工队伍水准,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制定及管理。形成产业集群。

3. 提升涉氨企业安全等级,增加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水平,提升制冷行业就业率。

4. 与中科院及临沂大学组建实验室,研发深冷技术,贯彻产学研方针路线,掌握核心科技。目前研究的氨和二氧化碳复叠小型化实验已经完成,随时量产,这个目前国内领先,比目前国际国内同级别降低成本60%

5. 建设线下长期展厅,推进制冷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制冷老设备展览馆,见证新中国工业级经济发展。扩大临沂制冷行业的影响力。

6. 目前食品加工行业,冷冻冷藏行业,山东是国内第一的大省,临沂是从事制冷行业人员最多的一个城市,需要有个园区,来让更多的制冷人聚集,形成合力,产业集群,把制冷打造成为临沂的地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