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制冷资讯 文章浏览

氨制冷系统发展分析知几何

作者:姜萍 日期:2016-08-21 13:31:34 浏览:1665

                       
   “氨安全”在过去的一年中成了大型制冷设备行业的热词。早在20世纪50年代,氨就广泛的作为制冷剂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冷冻领域里应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氨系统技术从理论上讲已经非常成熟,但因在中国受系统自控化安装成本较高等原因,常被简化为手动或半自动化应用。对比氟系统,氨系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氨作为天然工质,其GWP(全球变暖潜能值)=0ODP(臭氧消耗潜能值)=0,是大型制冷系统里最理想 最环保的冷煤。其次,氨热性能好,单位容积和单机制冷量大,在大型制冷项目,尤其是大型冷库应用中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第三,氨制冷价格远低于氟利昂,初始投资更低。
然而,2013年媒体对氨系统冷库事故和伤亡情况的不断曝光,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氨系统在中国大型制冷行业

中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 监管部门大力提倡制冷项目进行氨改氟调整,给氨系统的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走访过程中,行业专家认为市场份额的削弱并不可怕,但用户和消费者对氨系统意识形态的改变可能长期影响氨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其实现今科学对制冷剂的应用研究已经十分充分,权威机构承认,没有一种制冷剂既能充分符合高效环保的理念,又没有实际操作风险。氨作为易燃有毒工质,有其先天的不足。可业内人士认为,氨的刺激性气味也使其具有更容易被人们侦测泄漏情况,并及早发现处理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无味无毒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也会因泄露造成人员窒息等危险。无论如何,氨的应用为我国工业 大型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做出了就巨大贡献。
  学习事故教训,提升氨机安全性:
     第一,无论事故发生究竟原因如何,企业都需端正心态,正视氨系统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技术阻力 成本阻力推广阻力和安全阻力均是压缩机行业面临的重重困难。无论各地相关部门如何理解氨事故原因,业内人士均应积极思考对策,提升产品效率和安全性,做好氨系统所适应的细分市场。
    第二,回顾各起氨事故不难发现,冷库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违规操作 不正当维护 缺乏正规设计规程和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虽然完全的自动控制现阶段在国内大型氨系统项目中很难实现,但提升自控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事故发生。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行业相关部门应从标准上提高对大型氨系统的设计施工要求,并给出强制性的实际操作指导规则。另外,我国相关企业和部门从未中断过对氨技术的研究, 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缺乏对整个氨制冷系统在实际应用项目中的综合性研究。例如,在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或者安装使用规范中所制定的氨系统工程师具体数值和要求,并不是建立在实际操作经验上而撰写的,更多的是来自于理论经验。所以,从行业标准上来讲行业各方应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严格依据规程对大型氨制冷系统进行规范化设计 施工和监理。最后,国家相关机构应加强对不正规工程商以及不合规工程操作进行严格查处。
    第三,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和风险应对策略:首先通过合理设计 安装和技术解决方案降低液氨充注量,降低安全隐患。利用液位控制器及超高液位报警器停机等设备建立预警机制,降低事故发生可能。同事,合理规划氨制冷系统设备间(单独设置机房)与厂房 车间等建筑的位置关系,把隐患发生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地方政府应严格审批大型冷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远离人群密集区域。
  重点企业和未来氨制冷技术的市场发展:
    我国氨机以国产品牌为主,大部分市场由“烟冷”和“大冷”两家龙头企业主导。长期以来,受氨系统泄漏事故频发困扰,外加吉林氨系统重大事故的影响,各地安监部门对氨系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达到空前程度。不但企业项目审批重重受阻,老旧项目也出现了氨改氟的趋势。一系列整改 关闭活动虽然表面上解决风险本质,对氨系统的否认也不利于行业发展。许多专家认为,目前用户各地相关部门对氨系统的背离是暂时性的,氨系统在大型制冷项目上有无可比拟的能效优势,加之氨冷库总容量较高,全面打击氨系统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角度出发,其可能性都几乎不存在。任何制冷系统都存在潜在威胁,而解决安全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更好的从理论和成功案例方面让用户和操作企业更了解氨系统特性及注意事项;规范系统搭建操作。从实际使用环节做到精细化管理 科技化集成系统 正规化操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液氨使用专项治理通知》,许多企业和项目因安全隐患等问题被查处 关停 整改 这些合理的处置对氨系统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报告通过对行业专家 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走访得出十分乐观的结论: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行业规范性监督,氨系统在大中型制冷项目上依然存在巨大潜力,市场也会逐渐回归理性,而非谈氨色变。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氨系统发展方向应朝着以下几点稳步推进:1)研发小型氨制冷系统,提高换热器传热技术,提高整体性能,从而减少氨的充注量 降低整体项目风险;2)优化系统构成,采用氨/二氧化碳复叠循环等方式进一步减少氨的充注量,降低项目风险;3)提高系统自控程度和操作者技术水平,合理有效的对氨制冷系统进行控制操作。
             随着几起重大氨事故具体责任调查报告的公示,业内对氨系统的担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平息。通过有效管理 绿色环保  投资维护成本低的系统,在未来将在大中型制冷项目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