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泵运行中的故障分为腐蚀和磨损、机械故障、性能故障和轴封故障。这几类故障往往相互影响,难以分开,如叶轮的腐蚀和磨损会引起性能故障和机械故障,轴封的损坏也会引起性能故障和机械故障。
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选材不当,发生腐蚀故障时应从介质和材料两方面入手解决。磨损常发生在输送浆液时,主要原因是介质中含有固体颗粒。对输送浆液的泵,除泵的过流部件应采用耐磨材料外,轴封应采用清洁液体冲洗以免杂质侵入,并在泵内采取冲洗设施以免流道堵塞。此外,对于易损件在磨损量一定时应予更换。振动和噪声是主要的机械故障。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损坏,或出现汽蚀和装配不良,如泵与原动机不同轴、基础刚度不够或基础下沉、配管蹩劲等。性能故障主要指流量、扬程不足,泵汽蚀和驱动机超载等意外事故。轴封故障主要指密封处出现泄漏。填料密封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填料选用不当、轴套磨损。机械密封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端面损坏或辅助密封圈被划伤或折皱。
序号
| 故障 现象 | 原因 | 处理方法 |
1 | 轴 承 发 热 | (1)润滑油过多 (2)润滑油过少 (3)润滑油变质 (4)机组不同心 (5)振动 | (1)减油 (2)加油 (3)排去并清洗油池再加新油 (4)检查并调整泵和原动机的对中 (5)检查转子的平衡度或在较小流量处运转 |
2 | 泵 输 不 出 液 体 | (1)吸入管路或泵内留有空气 (2)进口或出口侧管道阀门关闭 (3)使用扬程高于泵的最大扬程 (4)泵吸入管漏气 (5)错误的叶轮旋转方向 (6)吸上高度太高 (7)吸入管路过小或杂物堵塞 (8)转速不符 | (1)注满液体、排除空气 (2)开启阀门 (3)更换扬程高的泵 (4)杜绝进口侧的泄漏 (5)纠正电机转向 (6)降低泵安装高度,增加进口处压力 (7)加大吸入管径,消除堵塞物 (8)使电机转速符合要求 |
3 | 流 量 扬 程 不 足 | (1)叶轮损坏 (2)密封环磨损过多 (3)转数不足 (4)进口或出口阀未充分打开 (5)在吸入管路中漏入空气 (6)管道中有堵塞 (7)介质密度与泵要求不符 (8)装置扬程与泵扬程不符 | (1)更换新叶轮 (2)更换密封件 (3)按要求增加转速 (4)充分开启 (5)把泄漏处封死 (6)消除堵物 (7)重新核算或更换合适功率的电动机 (8)设法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
4 | 密 封 泄 漏 严 重 | (1)密封元件材料选用不当 (2)摩擦副严重磨损 (3)动静环吻合不匀 (4)摩擦副过大,静环破裂 (5)O型圈损坏 | (1)向供泵单位说明介质情况,配以适当的密封件 (2)更换磨损部件,并调整弹簧压力 (3)重新调整密封组合件 (4)整泵拆卸换静环,使之与轴垂直度误差小于0.10,按要求装密封组合件 (5)更换O型圈 |
5 | 泵 发 生 振 动 及 杂 立 曰 | (1)泵轴和电机轴的中心线不对中 (2)轴弯曲 (3)轴承磨损 (4)泵产生汽蚀 (5)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有磨损 (6)转动部分失去平衡 (7)管路或泵内有杂物堵塞 (8)关小了进口阀 | (1)校正对中 (2)更换新轴 (3)更换轴承 (4)向厂方咨询 (5)检修泵或改善使用情况 (6)检查原因,设法消除 (7)检查排污 (8)打开进口阀,调节出口阀 |
6 | 电 机 过 载 | (1)泵和原动机不对中 (2)介质相对密度变大 (3)转动部分发生摩擦 (4)装置阻力变低,使运行点偏向大流量处 | (1)调整泵和原动机的对中性 (2)改变操作工艺 (3)修复摩擦部位 (4)检查吸入和排出管路压力与原来的变化情况,并予调整 |
序号
| 故障现象 | 原 因 | 处 理 方 法 |
1 | 电动机不 能启动 | (1)电源无电 (2)电源一相或二相断电 | (1)检查电源供电情况 (2)检查保险丝及接触器接点是否良好 |
2 | 不排液或 排液不足 | (1)吸入管堵塞或吸入管路阀门未打开 (2)吸入管路漏气 (3)吸入管太长,急转弯多 (4)吸入阀或排出阀阀面损坏或落入外来 杂物,使阀面密封不严 (5)隔膜腔内残存空气 (6)补油阀组或隔膜腔等处漏气、漏油 (7)安全阀、补偿阀动作不正常 (8)补油系统的油有杂质,阀被垫上,密封不严 (9)柱塞填料处泄漏严重 (10)电机转数不足或不稳定 (11)吸入液面太低 | (1)检查吸入管,过滤器,打开阀门 (2)将漏气部位封严 (3)加粗吸入管,减少急转弯 (4)检查阀的密封性,必要时更换阀、阀座 (5)重新灌油,排出气体 (6)找出泄漏部位并封严 (7)重新调节 (8)换干净的油 (9)调节填料压盖或更换新填料 (10)稳定电机转速 (11)调整吸入液面高度 |
3 | 泵的压力 达不到性能参数 | (1)吸入、排出阀损坏 (2)柱塞填料处漏损严重 (3)隔膜处或排出管接头密封不严 | (1)更换新阀 (2)调节填料压盖或更换新填料 (3)找出漏气部位并封严 |
4 | 计量精度 降低 | (1)与序号2中(4)~(11)条相同 (2)柱塞零点偏移 | (1)与序号2中(4)~(11)条相同 (2)重新调整柱塞零点 |
5 | 零件过热 | (1)传动机构油箱的油量过多或不足,油有杂质 (2)各运动付润滑情况不好 (3)填料压的过紧 | (1)更换新油,使油量适宜 (2)检查清洗各油孔 (3)调整填料压盖 |
6 | 泵内有冲 击响声 | (1)各运动副磨损严重 (2)阀升程太高 | (1)调节或更换零件 (2)调节升程高度,避免阀的滞后 |
*说明:电动往复泵的主要故障及排除办法基本与计量泵相同。
序号
| 故障现象 | 原 因 | 处 理 方 法 |
1 | 泵开不动 | (1)进汽阀阀芯折断,使阀门打不开 (2)汽缸内有积水 (3)摇臂销脱落或圆锥销切断 (4)汽、油缸活塞环损坏 (5)汽缸磨损间隙过大 (6)汽门阀板、阀座接触不良 (7)蒸汽压力不足 (8)活塞杆处于中间位置,致使汽门关闭 (9)排出阀阀板装反,使出口关死 | (1)更换阀门或阀芯 (2)打开放水阀,排除缸内积水 (3)装好摇臂销和更换圆锥销 (4)更换汽油缸活塞环 (5)更换汽缸或活塞环 (6)刮研阀板及阀座 (7)调节蒸汽压力 (8)调控活塞杆位置 (9)重将排出阀安装正确 |
2 | 泵抽空 | (1)进口温度太高产生汽化,或液面过低吸入气体 (2)进口阀未开或开得小 (3)活塞螺帽松动 (4)由于进口阀垫片吹坏使进出口被连通 (5)油缸套磨损,活塞环失灵 | (1)降低进口温度,保证一定液面或调节往复次数 (2)打开进口阀至一定开度或调节往复次数 (3)上紧活塞螺帽 (4)更换进口阀垫片 (5)更换缸套或活塞环 |
3 | 产生响声 或振动 | (1)活塞冲程过大或汽化抽空 (2)活塞螺帽或活塞杆螺帽松动 (3)缸套松动 (4)阀敲碎后,碎片落入缸内 (5)地脚螺钉松动; (6)十字头中心架连接处松动 | (1)调节活塞冲程和往复次数 (2)并紧活塞螺帽和活塞杆、螺帽 (3)并紧缸套螺丝 (4)扫除缸内碎片,更换阀 (5)固定地脚螺栓 (6)修理或更换十字头 |
4 | 压盖漏 油、漏气 | (1)活塞杆磨损或表面不光滑 (2)填料损坏 (3)填料压盖未上紧或填料不足 | (1)更换活塞杆 (2)更换填料 (3)加填料或上紧压盖 |
5 | 汽缸活塞 杆过热 | (1)注油器单向阀失灵 (2)润滑不足 (3)填料过紧 | (1)更换单向阀 (2)加足润滑油 (3)松填料压盖 |
6 | 压力不稳 | (1)阀关不严或弹簧弹力不均匀 (2)活塞环在槽内不灵活 | (1)研磨阀或更换弹簧 (2)调整活塞环与槽的配合 |
7 | 流量不足 | (1)阀不严 (2)活塞环与缸套间隙过大 (3)冲程次数太少 (4)冲程太短 | (1)研磨或更换阀门,调节弹簧 (2)更换活塞环或缸套 (3)调节冲程数 (4)调节冲程 |
序号 | 故障现象 | 原 因 | 处 理 方 法 |
l | 泵不吸油 | (1)吸入管路堵塞或漏气 (2)吸入高度超过允许吸入真空高度 (3)电动机反转 (4)介质粘度过大 | (1)检修吸入管路 (2)降低吸入高度 (3)改变电机转向 (4)将介质加温 |
2 | 压力表指 针波动大 | (1)吸入管路漏气 (2)安全阀没有调好或工作压力过大,使安全阀时开时闭 | (1)检修吸入管路 (2)调整安全阀或降低工作压力 |
3 | 流量下降 | (1)吸入管路堵塞或漏气 (2)螺杆与泵套磨损 (3)安全阀弹簧太松或阀瓣与阀座接触不严 (4)电动机转速不够 | (1)检修吸入管路 (2)磨损严重时应更换零件 (3)调整弹簧,研磨阀瓣与阀座 (4)修理或更换电动机 |
4 | 轴功率急 剧增大 | (1)排出管路堵塞 (2)螺杆与泵套严重摩擦 (3)介质粘度太大 | (1)停泵清洗管路 (2)检修或更换有关零件 (3)将介质升温 |
5 | 泵振动大 | (1)泵与电动机不同心 (2)螺杆与泵套不同心或间隙大 (3)泵内有气 (4)安装高度过大,泵内产生汽蚀 | (1)调整同心度 (2)检修调整 (3)检修吸入管路,排除漏气部位 (4)降低安装高度或降低转速 |
6 | 泵发热 | (1)泵内严重摩擦 (2)机械密封回油孔堵塞 (3)油温过高 | (1)检查调整螺杆和泵套 (2)疏通回油孔 (3)适当降低油温 |
7 | 机械密封 大量漏油 | (1)装配位置不对 (2)密封压盖未压平 (3)动环或静环密封面碰伤 (4)动环或静环密封圈损坏 | (1)重新按要求安装 (2)调整密封压盖 (3)研磨密封面或更换新件 (4)更换密封圈 |
*说明:齿轮泵的故障及处理方法与螺杆泵基本相同。